<
>
您的位置:站长之家首页 > 建站 > 策划 > 正文

设计思考|利用控制感,为用户体验加分

2017-05-03 11:14 来源: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编辑:cherlee【纠错人评论

A-A+

3.2. 解释性控制,传递意义帮助用户掌控产品

解释性控制属于次要控制范畴,强调个体从情境和事件中寻求意义可以使其获得控制感。

互联网产品中有一些针对企业类的应用服务(SaaS)、检测工具(手机安全助手)、量化自我工具(智能手环)等,产品的首页往往是dashboard,通过一些或一组精准细分的数据指标来反应产品运行情况。这些数据中有些是与业务紧密相关需要立即处理的,有些仅仅是统计记录,有些本来就无意义,仅仅是反应一些情况数据而已。

然而正是这些数据在进行意义传递,告知你可以全局掌控产品、包括:“有哪些指标、各指标的情况分别如何、那些指标需要关注、那些指标是正常的”。如:智能手环将各个身体指标数据进行记录展示,然而数据本身细微的变化对你意味着什么?你会根据这些数据指下一步的作息计划吗?其实非也。这些数据只是给我们一种控制感,让我们感觉自己的身体仅在掌握而已。

3.3. 替代性控制,通过权力他人获得控制感

替代性控制也属于次要控制的范畴,是指个体在某些不可控情境中通过和权力他人(通俗的理解为发号施令,指挥别人)的联系来获得自身控制感,同样互联网产品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替代性控制操作:

(1)提醒卖家发货

淘宝产品中的 “提醒卖家发货”功能,提醒卖家发货本身是一个业务本身的功能,商家可以根据提醒优先发货或者置之不理,但对于买家来讲其背后也是权力他人的体现。

如果卖家长时间没有发货,买家心理肯定不是很愉快,有可能会投诉、撤单等,如果增加提醒卖家发货的功能,会将买家一部分的不愉快引向此功能,卖家如果收到提醒及时安排了发货,对买家来说获得了一种可以权利他人感受,这本身也是一种控制感。

假设卖家对提醒置之不理,但如果发货时间和买家的提醒时间接近,还可以营造一种控制错觉。

(2)投诉卡顿

在一些视频网站,观看视频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视频卡顿的情况,所以“投诉卡顿”除了给用户一个宣泄的通道,还给了用户一个权利他人通道,以此来保护控制感。同时,还可以因为投诉卡顿的时间换来了网络加载时间,使原来的卡顿变得不卡顿,产生控制错觉。

3.4  利用控制错觉打破恐惧和疑惑

电梯制造商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,需要把人的可控性降到最低。因为当电梯出现问题的时候,频繁的开/关、盲目自救是非常危险的。所以(大多数)电梯设计了一个闭合的系统,除了少数几个(如楼层,开门等)是由人控制的,其他的它尽可能是一种自动控制的,以提高安全性。以此为考虑,关门键是一个没有功能意义的按钮。无论你按或是不按,电梯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关门。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这样一个按钮呢?答案很简单,给你带来控制错觉,给你一些控制感,消除没有此类按钮带来的疑惑或恐惧。

同样,互联网产品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控制错觉的按钮:

(1)邮件的收信按钮

“收信”按钮是客户端中必不可少功能,因为本地邮件与网络端邮件无法实时同步,需要一个“收信”按钮。而目前来说,网页端已经是实时同步了(不用点击就可以收信了),那么“收信”这个按钮就显得多余了。但如果没有“收信”按钮,用户就会损失自由控制收信的控制感,但其实收信按钮本身属于一个安慰按钮。

(2)chrome的书签功能

chrome在添加书签时,为用户做了实时保存功能,当你点击”加入书签chrome就会为你添加到默认书签文件夹(或上次的选择)中,无需在点击“完成”按钮。所以从功能上完全不需要“完成”按钮。但如果没有“完成”按钮,对于用户来讲缺少了整个流程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,用户不仅损失了控制感,还会因此增加书签的保存的不确定性。

在当前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中,一些表单中的输入控件,也做到自动保存。交互设计师往往会减少一步点击和操作,减去“确认/保存”按钮。但这很有可能是好心办坏事,因为减去操作的同时也减去了用户的控制感。

3.5 避免习得性无助

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。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,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,只要蜂音器一响,就给以难受的电击,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,多次实验后,蜂音器一响,在给电击前,先把笼门打开,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,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,这就是习得性无助。

在互联网产品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陌生性,以及使用环境的不稳定,经常会出现使用过程中的挫败感,这些挫败感频繁后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,从而放弃使用产品。那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在可能出错误的场景下,给予引导提示或者正确告知,以避免习得性无助的产生也是在保护控制感。

如:在语音聊天机器人中,由于机器人服务范围的限制,往往无法满足用户的问答。一旦出现此类错误的情况下,就会陷入死循环。那么如果连续出现N次无法回答的问题后,激活机器人询问,是否需要人工协助或者进入学习流程,都会避免习得性无助的产生。

4. 利用控制感,即使是错觉,为用户体验加分

综上所述,产品在不同的环境下、结合不同的技术、留存于不同的空间,其目的是服务与人,并期望人作出有利于产品的行为。人之所以能够使用并长久使用一款产品,是因为在开始接触的过程中人能够控制产品,然后才利用其满足自我需求。产品,行为,人之间通过控制感形成闭环,如下图:

所以,控制感是用户使用产品的先决条件,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,如果能够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中故意保护用户的控制感,通过首要控制、次要控制和控制的错觉,来帮组用户一步一步的建立掌控感和胜任感,他都会开心的、更容易的接受你的建议,而且感受不错。所以在以后的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中,我们不妨多考虑一下用户的控制感。

作者:魏永振(司马西),UEDC交互设计师,经历过前端、视觉、交互岗位,从事过B端产品(电商平台、SaaS、桌面客户端等)和C端产品,爱看书、爱聊天、爱写点东西。

注: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。

  • 0
  • 0
  • 收藏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